Alyssa

用户主页 » 文章列表 » 阅读文章

中国电影在好莱坞大片面前毫无招架之功

1已有 373 次阅读  2010-05-13 13:44

好莱坞商业大片给中国观众和中国电影人带来了很多启发。这些启发关乎艺术,关乎文学,关乎科幻,关乎特效等等。然而,关注这些大片的目的归结起来大概只有一个,那就是票房。这不禁让人再次想到一个争论了很久的传统问题——中国大片距离好莱坞大片到底有多远?

记得《阿凡达》上映时,又有中国电影从业人员跳出来酸酸地说:那些不过是把人物简单变形做出来的东西。更有甚者称,“《阿凡达》的水准,中国完全可以做到。我算过,只要花6000万元(RMB)。”不幸的是,《终结者2》演完后中国电影人没做到,《泰坦尼克号》演完后中国电影人也没做到。后来《阿凡达》《爱丽丝梦游仙境》和《钢铁侠2》也演完了……

随着传统特效与CG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美式超能英雄大片会扑面而来。这似乎是美国电影在重现其在“二战”后对欧洲电影市场抢滩时的壮举。在欧洲电影和日韩电影悉数缴械的今天,中国内地电影最后的屏障唯有适度引进。这俨然是在承认,中国电影在好莱坞大片面前毫无招架之功。

常在各类媒体上有内行道出好莱坞电影面临创作枯竭的结论。这种盖棺定论重大利好,振奋人心。可事实是,好莱坞电影仍旧多元发展,百花齐放。其票房仍旧逐年递增,涨势良好。理论与实际的出入让我们暴露了自己的浅薄,于是只能高举红宝书,翘首期待中国大片一统江湖。我们等来了《十面埋伏》《无极》《黄金甲》和《孔子》……

倘若完全抛开GDP数字背后的诸多隐性现实问题,从2010年中国人均GDP达到3700美元的预期看,按世界银行标准,中国目前是中等偏下收入国家。据权威机构估计,中国二十年后将有望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然而,经济的差距可以估算,文娱输出的差距却是难以考量的。文娱的发展受社会各方因素影响较大。电影艺术更是如此。

美国的历史区区几百年,却可以拍出供全世界观众欣赏的电影。可见,历史的长短不代表软实力的高低。电影的发展很大程度与政策是否宽松有关。“二战”前,欧洲电影可以与美国电影比肩。可战争期间,很多欧洲电影人响应政府号召去拍纪录片,给了美国电影成长的机会。等战后欧洲电影人回过神来,美国电影早已在欧洲打开了市场。此后,欧洲电影人只能在与好莱坞进行差异合作的同时寻求自身发展空间。现时的中国电影行业发育程度还不及当时的欧洲,我们拿什么跟人家叫板?

电影是个自由的艺术行业。但在中国,电影只是商品。在全球消费者在对iPad趋之若鹜的同时,中国仍在贩卖兵马俑书夹。在落后的电影审查机制束缚下,中国电影人的大片之路只有一条——古装。就是说,中国电影人在消费历史。黑格尔说,“中国的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它只是君主覆灭的一再重复而已。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柏杨也说,“师承,是一种毒药,两千年来,一直在摧毁中国人的创意,阻挠社会进步。西方文化精髓最早表现在柏拉图的一句话:‘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酱缸文化则恰恰相反:‘我爱我师,因为我师就是真理!’实际情形是:‘我师就是饭碗!’真理一旦和饭碗结合,事态就十分严重,不但自己不敢批判老师的见解,也不准许别人批判,如果有人批判,立刻奋不顾身,群起猛攻。蠢血沸腾的去保卫老师,也就是保卫自己的饭碗。对老师的任何质疑,都是异端,罪大恶极。”看似我们在贩售泱泱N千年的历史和灿烂彪悍的文化,实际我们什么都没有输出出去。思想启蒙是欧洲的东西。中国人刚醒,还需要梳理。

中国电影人想拍当代中国是有很多条条框框的。诚如冯小刚所言,“这塑料膜绷在那儿,怎么也冲不出去,但大家都还在那儿拱。”所以,中国电影人要么在电影里把当代中国这个小姑娘任意打扮,要么压根不越这块雷池。如果说电影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那么当代中国百姓的精神面貌依然披着长衫,扎着发髻,见人皮笑肉不笑地拱手作揖。《钢铁侠》这类电影在中国意味着后现代,《阿凡达》则是纯粹的超现实主义。

由此可见,制约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不是经济,不是GDP,更不是无比强势的美国大片,而是那些条条框框和毫不谦卑的精神。距离废除意识形态夹板,及学会踏踏实实虚心取经的日子有多远,中国大片真正崛起的日子就有多远。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