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永

用户主页 » 文章列表 » 阅读文章

残阳如血(3)

已有 629 次阅读  2010-02-06 17:41
   “好酒出处,必有明泉。我这茅屋背靠会籍山,其间有一灵泉,水色澄清,气味芳洌,我就是取用这样的泉水,加上精白糯米麦面用家乡绍兴老酒的制作工艺酿造而成。而你今天喝的这坛酒,已存八年之久,焉有不香之理。”

    听此一说,默农更是不等张宗子给他斟酒,伸手抱过酒坛,赶紧往自己的酒碗里又满满倒上一碗,这一次却很绅士地端起酒碗,不大的一双眼睛眯成了一条线,原本开扬的双眉此刻就像一把打不开的锁拧到了一起,他审视良久,又用鼻子在酒碗旁嗅了嗅,终于轻嘬一口,徐徐咽下,似乎生怕自己像传说中的猪八戒吃人生果,连味道还未品出,就消化到肚里去了。

    张宗子见墨农这付摸样,不禁哈哈大笑,随后朗声咏道“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麦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见备注)

   “石公笑我?罢罢罢,”墨农将手一挥,说道:“你这酒够牛,活该你得意。”说毕也顾不得张宗子的揶揄,连忙将碗里的酒一股脑儿地喝了下去。两人有说有笑,欢饮达旦。

    送走了墨农,张宗子的好心情也像是被墨农带走。起先的欢愉瞬间便成了历史,“人生苦短,为欢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张宗子心里默默地念着前人的诗句,感叹人生的无常。国破家亡,江山易主的悲愤,此刻又充盈在他的心中,一时忧愤难平,他的思绪又回到了令他肝肠寸断的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的三月十七日,这一天,李自成的农民军已兵临北京城下,崇祯帝预感大事不妙,连召文物百官,商讨破敌之计,然而满朝文武,竟无人能语,个个面面相觑,最终相对而泣,哭声一片。十八日,李自成下令猛攻北京外城,太监曹化淳开彰义门投降,起义军蜂拥入城。崇祯帝登上煤山,极目远眺,烽火连天,残阳一片将大地映照得格外凄楚,他自知大明朝气数已尽,不禁叹息连连,在煤山之上徘徊良久,神情黯然回到宫中,他已下定了必死的决心,先将太子朱慈烺及另外两个儿子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分别送到大臣家中躲藏。然后下诏令皇后周氏在宫中自尽,又用利剑杀死嫔妃数人,最后将自己最疼爱的长平公主招至面前,拉着长平公主的手,一双迷蒙的双眼,悲戚地望着公主,一汪清泪,惨然流下,“你何故生在帝王之家!”话音一落,挥剑砍向长平公主,霎时血溅三尺,公主应声而倒,崇祯不敢多看一眼,转身唤来提督内外京城司礼太监王承恩,带领太监数十人手执长枪,骑马离开皇宫,他想趁夜突围,出去之后再作打算。一骑人马来到齐华门,守城太监不知皇帝驾到,以为有诈,用弓箭石块投向来人,崇祯一行不得已,改向永定门奔去,城门依然不能开启。万般无奈之下,崇祯只得折回宫中,鸣钟召集百官群臣,却久等无人前来,崇祯失望之极,仰天长叹:“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第二天一早,崇祯再临煤山,上山之后,扯下衣襟,写下“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的遗诏,自缢于山亭之中。然满朝文武,不弃不离始终陪伴在崇祯帝身边的仅太监王承恩一人而已。王承恩见崇祯帝已自缢身亡,便也将随身白菱抛向树上,随手打了个死结,引项向上,自缢于崇祯帝旁。

    想到这样的亡国之事,张宗子禁不住泪眼滂沱,身着的一件褴衫胸前,早已是泪痕斑斑。他恨庸才误国,更恨自己无力回天,此刻的心情似乎只有《广陵散》替父复仇的音韵才能让他跌宕的激情得以平息。他多么想听听《广陵散》高亢沉郁的声音啊!他急切地盼望着十五日的南京之行早日到来!(未完待续)

备注:原诗出自杜甫《饮中八仙歌》。描写的是唐玄宗的侄子汝阳王李琎嗜酒如命,见路上有酒车经过,竟然流出口水来,恨不得要把自己的封地迁到盛产美酒的酒泉去。

张子永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