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izu

用户主页 » 文章列表 » 阅读文章

名字意味着什么? 中国厂商的致胜关键之一

已有 1013 次阅读  2011-03-11 16:16

我对于中国汽车制造商的品牌策略很少给予赞溢之辞。总体来说,我觉得中国汽车厂商在西方市场的品牌推广方面,还有很多东西要学。如果不能恰当、迅速的强调品牌推广问题,那么它将掣肘销售。

 

从这个角度看,上汽集团应该获得一阵掌声,因为他们决定采用Maxus(大通)作为其新系列轻型商用车产品的品牌名称。这是这家公司(LDV)的前英国管理层们一直犹豫不决而未能做出的正确决定。

 

Maxus(大通)系列厢式车曾是一家英国轻型商用车制造公司的产品(只是产品而已,而非设计,下文我们将阐释其缘由),公司名字,很遗憾,就叫LDV。我搜索着这家公司的中文名称,但请相信我,或许还是他的英文名称更好一些。

 

比较巧的是,我曾是一家名为“利兰达夫”(Leyland DAF)的卡车公司的传播总监。这家公司在1993年随着母公司荷兰达夫卡车公司(DAF Trucks)的破产而倒闭。如今这家公司在其当前所有者美国佩卡集团(PACCAR)的帮助下走上了复兴道路,目前已经成为欧洲发展最快的卡车品牌。

 

在公司破产后,我曾和届时的新东家共事过一段时间,并处理由于接管而产生的几个业务。其中一个分支就是曾经的"利兰达夫货车"(Leyland DAF Vans)。我与负责收购该公司的管理层团队争辩,不要将新公司叫做LDV。我一直都主张这个名字不好,因为它很容易会让人联想起过去失败的业务——LDV刚好是“利兰达夫货车”英文名称首个字母的缩写。然而,多半由制造领域专才组建的管理团队成员们俨然认为他们比专业负责传播的同事了解更多。于是他们还是选择了LDV这个名称,理由是如果选用其他名字,公司的“延续性”就会受影响,并会因此流失客户。

 

那时我的建议是借用产品的名称来给公司命名,Maxus(大通)系列产品的前身叫做“Sherpa”。"Sherpa Vans",直至现在我依旧认为这个名字更为有力简洁,而且可以撇除此前的历史包袱。

 

但是我的建议最终没有被采纳,LDV的名字和公司业务一样蹒跚了几年。它的所有权也从管理层收购权属转入至一家美国公司,并由其推出了Maxus品牌。这家公司曾考虑过用Maxus取代LDV成为公司名称,但最终还是未能成行。接下来的东家——俄罗斯的GAZ集团更进了一步。我记得在一次车展上,展台上突出展现的都是Maxus,很难看到关于LDV的介绍。

 

然而LDV这个名字还继续存在着,公司在2009年再次易主,最终赢得了中国青睐,归入了上汽集团旗下。

 

因此我很欣慰看到最终有人有勇气和常识放弃LDV这个糟糕的过渡性名称,并重点突出选用“Maxus”(大通)作为品牌名称。加之其全新的车标,这将是上汽在中国也是在全世界推广的品牌。

 

我希望上汽能够成功。虽然他们即将销售的产品从中国角度来说还属于当季产品,但在国际市场上它确实是过时了。事实上,如果考究产品坎坷的历史,这些产品都是现已不存在的大宇汽车公司(Daewoo)以前在英国设计的,但太久之后才被命运多舛的LDV公司推出市场。

 

不论这些产品的未来如何,我都要向上汽鼓掌致意,因为他们做了很多前公司英国管理层们未能做到的事情,并将他们的市场推广资源和力量都集中在了一个有一定意义并未带任何不幸内涵的品牌上。

 

我希望其他中国汽车制造商也可以跟随这种大胆的潮流,并更为努力的将自己的品牌打造成一个能在国际市场中引起共鸣的品牌。长城汽车(Great Wall)的品牌名称在英文环境中仍能良好运作,但对于长安(Changan)、力帆(Lifan)、全球鹰(Gleagle)、帝豪(Emgrand)等品牌的英文名称,我看不到他们的国际化传播意义。前车之鉴便是极为强势的日本品牌也不得不承认他们的挫败,将Datsun这个颇具日本色彩的名称改为了更少有争议的Nissan。

 

说到这里你或许会问:一个名称中到底包含了什么?太多了!而且这也是许多成功西方汽车公司投入了巨资的领域。例如宝马、梅赛德斯和奥迪(在此仅先列举三个),都是这些品牌拥有者们倾注了极端热情去培育和保护的品牌名称。

 

吉利(Geely在国际传播中可不是个好名称) 高深莫测的老板李书福不得不在大多数海外市场中给其极具吸引力的小车启用新名字,这不足为奇。熊猫(Panda)不管在中国还是海外都是个好名字,但问题在于它已在海外市场上被别人(菲亚特)注册了。

 

因此中国汽车制造商确实应该仔细考虑一下,当他们走向非中文语言国家市场时,他们应该以怎样的“面容”出现。如果选对,他们将走得更远。如果选错,那么他们很可能长时间陷入困境。或许是面对昂贵的诉讼纠纷,与竞争对手争夺品牌名称的归属问题;或者是被消费者嘲笑,因为他们无法正确读出或理解在汽车前脸上的品牌名字。

 

品牌是关键——已深谙技术和生产之道的高端中国汽车制造商们,也必须要更为严谨认真的对待品牌了。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