俏丫头

用户主页 » 文章列表 » 阅读文章

见落叶,知秋意

已有 708 次阅读  2011-05-19 16:52

       我的奶奶是个很迷信的人,她是个乡下老太太,逢年过节烧香拜佛总是一丝不苟,嘴中还虔诚地念念有词什么家业兴旺,子孙和睦。她曾跟我讲有个让人信服的算卦先生料事如神,讲关于他的传奇。我就记得一件说是这先生到邻居家去算卦,坐下来开口就断定他们家人丁不旺,邻居惊佩神算果然名不虚传。那先生笑笑说他只不过看到庭院里的石榴,已是成熟还挂满枝头,伸手可及可却无人采摘所以做此推测。我年龄大了些想起这位先生也对他很信服,并且私下里认为他一定是一个知识广博或者是阅历丰富的人,所以才如此见微知著,而不是他精通易经阴阳五行八卦之类的而知世事的。

      一直以来就是很喜欢这种故事,小时候更是迷恋,对于这样的电视剧,经常是黏在电视机前,只有在父母的呵斥声中才会依依不舍地离开。前些时候在网上看到一帖,说现在电视剧最滥俗的桥段之一就是,算命的或者别人无心的话总是一语成谶。也许人们习惯仰望那些达命的人,对于未知都有无尽的好奇的心理,所以被频频被人应用。中国喜欢神化一个人,所以仙侠故事源远流长。外国的则更趋于理性,所以外国的推理与科幻小说才会那么好吧。

     诸葛亮应该是中国历史人物神化得最历害的人物了吧。最初的对诸葛亮的了解是来自家乡戏越调《收姜维》,沙哑的嗓音配着流畅婉转的曲调把诸葛的运筹帏幄唱得形象深入人心。后来得知扮诸葛的还是个女人,当真是惊奇了一回。如果说《收姜维》中诸葛的形象是多谋的智者,那《诸葛亮吊孝》中就是妙算的神仙了。这也许是受了民间故事和野史的影响,有很多迷信的东西搀杂,我不怎么喜欢。况且诸葛气死周瑜偏又假惺惺的去吊孝,然后又用节哀杖使周不能永生,剧中的诸葛形象多少总有些气量狭窄,有损他一贯的雍容有度的形象。小学时有篇课文《草船借箭》,记得那时老师说,诸葛的胜在知识面全,而又略懂天象心思慎密而已,诸葛并不是神。后来看了一些史实,于是便知道,诸葛亮在戏剧,在小说,在千年的口耳相传中被严重地神化了。史实上赤壁之战中没他多少事,草船借箭压根就没他的事。不过真实的诸葛亦不弱的,那个“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人,又说了“宁静致远”的话,同样的让人欢喜!

        这个世界总有解不开的迷,科学解不开的就用迷信去解它,一直都是如此。一个名人做了让人费解思量的事情,那只有神化他。《白鹿原》的朱先生就是被神化的一个人,其实朱先生也不过是一个有责任心的智者,又站得更高一点罢了。哪有什么神机妙算的人,也不过是我奶奶口中的算命先生。某一期《青年文摘》上有段话说上海的房产在前些年有大排面指数的说法,意思就是房产周围的大排面一碗多少钱,乘以一定指数得出的就是它的粗略房价。仔细想想确有一定的道理的,万物相运而生,彼此都是牵联,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扯出其中一脉而能大致地了然全局。只是我等俗人只觉乱花渐欲迷人眼,思想上不懂得见落叶而知岁之将暮,也不能站在泰山之颠感受天下之小。

        所以看一个人是可以从他小时候对他的将来看个端倪的,当然后天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但是这些影响很多都是儿时行为的放大与衍生,自然我不排除特例。像我爸老早就深深地叹息,这孩子将来成不了大事,所以我到现在还是碌碌命。不过我也不甘心承认我是平庸的,我有其它非主流的苗头,比如喜欢画画,喜欢雕塑,虽然很拙劣,可是总是比别人强一点。这让我获得不少的注目,也让后来一直平庸的我,对这些注目念念不忘,并且也曾有人对我有以小见大的预言,说一些让我自信心高涨的话,我也对朝这方面发展一定会成功深信不疑。每当看到自己泯然如众人矣,再想想这个世界又少了一个传奇,不觉遗憾又深了一层!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