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izu

用户主页 » 文章列表 » 阅读文章

小议群组

已有 467 次阅读  2011-03-31 14:45
     最近做一个潜在用户访谈,问她,如果在博客之外,再维护一个摄影空间,会不会觉得有点烦?
她想了想说,那得看这个空间能带给我什么新东西了。
 
       我问,什么样的新东西才会吸引住你呢?
       她说,比如我刚去过意大利旅游,就想看到意大利的片子,与拍意大利的人去交流——不要很刻意地每次都去找,那太累,最好能轻轻松松地推到面前。摄影空间如果只是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和博客也没什么分别,希望能方便地(这很重要)接触到与我的喜好(或某一阶段的喜好)有关联的片子与人,也就是“随心所欲的连接”。
 
       我回去跟策划组讨论这事儿,在新版本里,我们虽然可以按19个主题分类订阅内容,按城市订阅内容,按拍摄偏好与城市推荐靠谱的用户,但粒度还是太粗,满足不了个性化的需求。搜索功能也满足不了,而我对Tag的国内应用一贯没信心,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上群组。这个话题讨论一年多了,最近也定了框架方案,但没往下做。明年的空间发布与加强推广会改变现在的用户构成,了解新的用户群特征后,才能着手做具体设计。
 
       从框架的角度来看,群组有两种常见形态,第一是独立的论坛形式,比如豆瓣;第二是与博客-空间内容连接的形式,比如时光。前者强调交流,后者强调订阅。具体到摄影领域,话题性弱,自我表达的意愿极强,用户又有个性化浏览的需求,当然适用于后者。
 
 
     参考博客圈子的失败经验,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1、怎样帮助用户更方便地浏览群组内容?
这是一个搭建产品母体时就要考虑进去的交互架构问题。
 
2、怎样减少劣质内容(或主题不合的内容)造成的信息污染(或信息过载)?
问题1和2有一定的冲突,解决思路又和问题5相关联。
 
3、怎样加强群组的存在感,而不仅仅是一个内容发布订阅源?
尝试添加群组独有的,参与性或其他类别的运营模块,也关联到问题1和5。
 
4、怎样提供有效的群组推广方式,并促进优胜劣汰?
Flickr的做法就很好。此外,个性化的群组推荐功能也应该加强。
 
5、怎样帮助群组管理员提高管理的效率,并加强管理的热情?
参考论坛产品,需要给管理员赋予一些特别的手段,使其能为某些组员带来比较大的利益。“权力”是最猛的春药。
 
     在已成型的框架方案里,这5点初步的解决思路都有。有点着急往下做设计,但急不来,明年的用户群变化还无法提前确认。群组不能引领风气,只能依附于已有的用户行为习惯。
 
     比如各大博客的圈子不火,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从表面上看,上面的5个要点博客都没解决好,其实处理好了前景也不乐观。博客产品带有明显的自我营销气质,中高端用户的营销诉求大于交流的诉求,使圈子缺乏有质量的互动;而低端用户所占比例太大,其推送行为泛滥,很难保障圈子的内容浏览价值。再加上庞杂的用户群令博客整体形象模糊,缺乏对其他用户的群体认同感,寻找合意的圈子又因为人群庞杂、信息流动不畅通而失去头绪。相当于从整个链条的头部(需求与用户)到中部(个性化匹配),再到尾部(内容与互动)都不畅通。
 
      在这个大背景下,对圈子仍保持旺盛需求的用户,必然对圈子的推广和沟通功能有着极强的依赖性。由于博客写得不够好,吸引不了多少读者,只能通过圈子来推广自己;由于在现实生活中缺乏认同感,或是倍感孤独,只能通过热情而浅白的网络交际来获取社交认同。对应人群多为年龄层两极分化的用户,其中的小城市、中老年博主尤其典型。这批低端用户的活跃奠定了圈子氛围的基调,中高端用户觉得气味不合,便避而远走。博客用户群的特征天然决定了圈子运营的结果,缺乏强关系支撑的低端互动平台当然发展不起来。使再多蛮力也没有用。
 
       我们没有能力去强行扭转用户行为,只能从一开始就搞好用户筛选。每个产品都有它的用户基因,如果先天不足,后天也没可能进行基因改造——那比重新做一款新产品还难。要不就顺着用户群特征去做设计,要不就重起炉灶,讲到这里,宛然又是“顺势而为”的老生常谈了。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