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g

用户主页 » 文章列表 » 阅读文章

网民手机上网行为调查解读

已有 1055 次阅读  2010-07-19 18:23   标签手机上网  网民  行为  解读  调查 

2010年上半年,手机上网用户继续快速增长,且增速超过电脑网民,已经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3G和移动互联网概念的进一步普及、手机应用产业链的进一步繁荣、智能终端价格的进一步下降,手机上网将进一步普及。超过8亿的手机用户,为手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从我们的研究中发现,网民手机上网行为目前呈现了以下特点:

    1、用户人均访问应用偏少,应用偏好较分散
    从26次互联网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网民在手机上网应用的渗透率整体上远低于电脑上网;且排名靠前的渗透率也并不高,应用偏好较分散。从我们调查的9类热门手机上网应用中,仅手机即时聊天一项渗透率超过50%;而对比电脑上网,调查的16类上网应用中有9类在电脑上网网民中的渗透率超过50%,有5类超过70%。这说明,用户使用电脑上网时,会经常使用多类上网应用;而用户使用手机上网时,一般每个用户仅仅使用固定的几个应用,使用应用偏少。

    这其实有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手机上网应用没有电脑上网丰富。手机操作系统和版本五花八门,一直困扰着手机应用的开发,因此手机上网相比电脑上网在应用丰富性上还有所欠缺。要么是只能提供体验很差的纯浏览式的应用服务,要么是只能满足部分终端款型的应用需求。总之,从整体上来说手机应用的数量和可用性都还是偏低。

    另外,手机上网概念普及较晚,很多网民还未接触多种应用。目前手机互联网应用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类:一类是手机方式的传播,例如手机内置、手机浏览器内置等;一类是传统互联网移动化渗透,利用原有的传统互联网用户资源进行推广,例如QQ、msn、开心网的手机版等;还有就是其他一些传统媒体的广告,例如平媒、电视等。目前,手机上网应用的推广主要集中在前两种,但这两种方式限制比较多(内置名额有限,而第二种方式要求自身有用户积累),大量的手机上网应用很难通过这两种方式有效推广。因此,手机互联网应用的推广方式还有待探索,帮助更多应用迅速达到用户。苹果的App Store、中移动的MM,都是在这方面的有益尝试。

另外,手机本身的特点也决定了用户不会像在传统互联网上那么“博爱”。目前,大多数手机在操作和展示都不能和电脑相比,因此用户在手机上网时就缺少了一份探索的精神,不利于新应用的普及。


 


    2、娱乐、沟通类应用受欢迎
    从内容方面看,手机上网应用主要还是集中在娱乐休闲类应用,音乐、文学、游戏、视频等应用都在渗透率中排名靠前;而手机邮件、支付等应用渗透率较低。这是由于,手机上网行为更多是发生在业余时间,而手机网民相对于电脑网民也有一定低端化的特点。

    目前,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不断提升,网民群体不断向普通民众扩展,上网娱乐化的趋势已经越发明显。这一趋势在手机互联网中更加明显,尤其是仅用手机上网的用户(这一群体目前已达4900万,占网民总体的11.7%)。

    3、信息整合入口受欢迎
    从第26次互联网调查的数据来看,手机搜索仅次于手机即时通信,排名手机上网应用渗透率第二,达到48.4%。CNNIC早前的一次手机互联网专项研究中也显示,手机综合门户(腾讯网、移动梦网、3G门户)和手机搜索网站(百度、易查、google、宜搜)在最常用网站调查中排名靠前。

    这些都反映出一个特点:由于手机浏览性能、输入效率较差,手机网民更习惯利用统一的入口进入各类内容页面。综合门户、手机搜索这类整合信息入口服务为多数手机网民所接受,成为“长尾”头部的应用。
不过,单纯的信息聚合或者搜索将越来越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用户需要更加智能的整合入口。记录和学习个人偏好,为个人提供个性化的内容入口的服务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而这类服务由于占据了与用户的第一接触界面,具有很高的媒体价值。

    目前,UCWEB等浏览器类企业已经有这方面的尝试,但智能化水平还有待提高。未来,这种个性化偏好的依据将不仅仅来自于网民自身的使用行为记录,还有可能引入SNS等群体性的偏好特点。从目标上看,未来的整合信息入口要能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让用户方便访问最常用的应用;为用户提供与目前需求最匹配的应用;引导用户挖掘潜在的需求。

    从潜在的参与者上看,一类是手机应用类企业,尤其是浏览器企业,主要是将自身网站或软件打造为入口;另一类是手机制造企业,可以通过手机内置方式推广其统一入口;还有一类是运营商,定制终端将是其开发市场、掌握用户的利器。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