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林

用户主页 » 文章列表 » 阅读文章

LV的梦想 苗绣的迷失

1339已有 1207 次阅读  2011-04-14 10:06

 

   



 

     这是一个美丽年代。
      19世纪30年代的巴黎,一个叫做Louis Vuitton的16岁少年,带着他的梦想前往巴黎,全手工制作皮具。同年,一家专门生产马鞍及马具用品的店出现,在当时被称为“大商业区”的巴黎,店主叫做Thierry Hermès,全手工制作马鞍。之后,它们都成了全球顶级的奢侈品牌。
      这是一个迷茫的年代。


      我和三位同事在凯里市金泉湖的一块空地上,见到了成千的苗绣“躺”在地上,在早晨的阳光中散发着光芒。讨价还价声中,听得出正在交易的人们在感慨:上年代的绣片是越来越少了。一个女人告诉我,十几年前,她一个星期得两、三千块没有问题,现在做这个生意的人越来越多了,好的绣品越来越少了,乡里人也越来越精了,有时候,摊子摆一天,一分钱也没有。


     每个人的双眼都放着光,拼命寻找着值钱的绣片,那些年代久远的,那些绣法精巧的,那些绣了几年的。是呀,一件上好的苗族嫁衣,是要花几年来完成的,每一针每一线都是如此的深情款款。传统的苗绣与买卖无关:她们相信,刺绣是在老祖宗的注目下完成的,绣得越好,得到的庇佑越多。穿上苗装有如把祖先的呵护和祝福笼罩于身。尤其对女人来说,苗绣上寄托着她们对未来的全部期望:姑娘穿着自己经年绣好的盛装出嫁,绣工越精美,代表她越勤劳灵巧,也就得到更多的爱。这全部的指望,怎么能卖?


      但她们不能不卖,同在清水江边,那些收了有年代嫁衣出去做买卖的人,都挣钱了,在城里买了大房子,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于是,她们在死守着这些难得穿一回的苗装和好日子之间,做出了艰难的抉择。


      我无意指责谁,只是想起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里描写的王道士,或许秋雨先生现在忙于走穴赚钱,也早已忘了当年他在道士塔的满腔怒火。我比秋雨淡定,知道这些绣片的买卖之后,只是心中苦涩一下,暗想,谁叫绣苗绣不找钱呐!


      世界顶级的刺绣坊Lesage的主人Francois Lesage在回答刺绣为什么如此贵时,说:“刺绣从来都不便宜,因为这项工作耗费大量时间。”Lesage刺绣坊里的绣娘们,过着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安心地在一件件奢侈品上完成自己的传统技艺。而黔东南绣苗绣的苗族妇女们,花了四个星期绣一对绣片,长20厘米宽4厘米,得到200块钱,这还是最近提高的工钱。


      艺术大师刘海栗评价苗绣工艺是“缕云裁月,苗女巧夺天工,苏绣、湘绣比之,难以免俗。”对于苗绣来说,这应该是一个美丽年代。可是,就是这样的苗绣,正在逐渐的迷失远去。有人说,过些年,中国人再想看苗绣,只能到日本去看了,为什么?


      我想起《道士塔》里余秋雨的困惑:“偌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比之于被官员大量糟践的情景,我有时甚至想狠心说一句:宁肯存放在伦敦博物馆里!这句话终究说得不太舒心。被我拦住的车队,究竟应该驶向哪里?这里也难,那里也难,我只能让它停驻在沙漠里,然后大哭一场。”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