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林

用户主页 » 文章列表 » 阅读文章

假如微博服务同时作为搜索服务

1已有 1276 次阅读  2011-06-10 18:08   标签微博 


    经常听到业内人士对我的斥责:你老鼓吹创新,一点都不讲实际。好主意都被美国鬼子想完了,我们只能跟着走。很多公司不搞创新,抄袭一下,山寨一把也可以发财。

  不错,美国的确占据了互联网业的上游,绝大多数创新都是美国公司搞起来的。但由于中国网络业的历史和格局与美国不同,还是有许多美国公司未必需要而中国公司可以一试的地方。不错,由于中国不发达,许多二三流的抄袭和山寨的确可以发财。但如果大家都去抄袭,都去山寨,竞争起来很辛苦,结果往往是新公司和小公司难以发展。其实,如果愿意多想想,还是可以找到一些创新点的。从这个角度看,鼓吹创新正是最讲实际的一招。而且,创新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有勇气,善学习,多实践总能找到突破口的。

  微博是当今相当红火的网络服务,但各家的基本模式相同,服务方式一样,先发者优势明显,追随者进攻乏力。其实,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都有各自的闪光点。为什么不能将微博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与闪光点结合起来,做个不一样的东西,错位竞争呢?例如,一个门户网站或一个有搜索基础的公司为什么不能让微博同时也是搜索呢?我常用新浪微博,就以它为例胡思乱想一番。

  微博的书写框是整个平台的核心,可以写最多140个字。如果它同时也是个搜索框又如何?

  且不说把它用来作为传说中的语义搜索多么合适,哪怕就以目前传统的主题词搜索为基础,也可以有一番作为。当用户发布了自己想说的话或者转发评论了新闻资讯后,这条信息显示在下面的展示区里。如果在“转发”,“收藏”,“评论”三个按钮旁再加一个“资讯”按钮,按下去下沿出现一个资讯展示区又如何?这个资讯展示区列出了搜索结果,例如左侧有三条相关新闻资讯,五个就同一主题发了微博的用户链接,右侧有若干条相关广告和服务链接。这个展示搜索结果的空间不可太大,以适应移动终端使用。当然,微博的书写框也可以就是一个纯粹的搜索框,只要用户写出自己的搜索要求,按下一个新设的“搜索”按钮,这条信息及其搜索结果都不必作为微博发出去,而只是作为搜索行为展示在用户自己的终端上。

  把微博服务同时作为搜索服务,至少有以下几个好处:

  第一,使得新浪作为一个新闻资讯门户的传统定位和优势与微博融为一体。用户可以在五花八门的主题交流互动的引导下,深度阅读专业媒体发布的文章报道。如果一时做不到全网搜索,可以先从新浪自己的网站和合作伙伴的网站搜索开始。

  第二,重新定义了微博作为社会化媒体的定位,使得街谈巷议与媒体新闻资讯有机结合,丰富加强了新闻资讯传播的社会化渠道。这也可以使得众声喧哗,七嘴八舌,叽叽喳喳的微博多一些专业和深度的讨论和思考,避免捉风捕影,以讹传讹,肤浅直观的现存问题。

  第三,增加了微博的粘性,既是个人言论的阵地,又是传统媒体的传播渠道,使微博也成为新闻资讯传播的主渠道之一,增加了用户使用微博的时间。

  第四,部分解决了微博的商业模式挑战,使得传统搜索创立的主题词相关广告展示模式在微博中有了用武之地,而且不会破坏微博的简洁结构,现有的右上角的搜索也可以合并取消。

  第五,提高了微博的技术门槛和竞争力,为微博向一个强大的WEB2.0平台转型和进化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方向。

  第六,提高了对同一主题有兴趣的用户间相互关注的可能性,使目前主流的单向关注与被关注向双向关注这种真正的社会网络机制(SNS)演进。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开始尝试新一代搜索服务的创新,使错过搜索上一班车的公司后发先至,引领时代潮流。

  互联网创新不断,国内网络业在后面紧紧苦追,结果就是产品越做越多,堆积如山,同质化严重。这极大地损害了用户感受,降低了产品推广能力,加大了竞争恶化程度。而一些公司出于资本运作等考虑,不断搞拆分把戏,更是违背产业发展的通用化,平台化和开放化的大趋势。如果在现有产品整合上多下些功夫,其实创新的空间是存在的。腾讯在即时通讯上的整合创新和百度在贴吧产品上的整合创新都是很好的例子。把微博同时也作为搜索,如果不是要求尽善尽美,很多公司现在就可以尝试。例如,搜狐,网易,腾讯等门户本来就有微博和独立品牌的搜索,目前都落后于领先者,为什么不试着合二为一,两弱变一强呢?新浪的站内搜索有基础,为什么不整合进微博呢?就是百度也可以考虑反过来做,把搜索框也变成微博框,让搜索变成社交型WEB2.0平台呢?

  过去互联网一片空白,大家都争着做加法和乘法,结果个个网站变得臃肿不堪,效率低下,丑陋无比。今天互联网一片繁荣,其实可以倒过来想想,适当地做做减法和除法。以简为美,以少胜多,以一当十,这种思维方式对适应移动终端大发展的市场走向尤其重要。

本文链接:http://www.yixieshi.com/pd/7644.html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 hank 2011-06-10 20:41
    以简为美,以少胜多,以一当十,这种思维方式对适应移动终端大发展的市场走向尤其重要。
涂鸦板